英国人新剧引热议,开局高能,剧情反转太意外
“贵圈真乱”这句话,是不是只有在吃瓜的时候才觉得刺激?当“乱”的背后是血淋淋的现实,你还能笑着说“吃瓜吃到自己家”吗?BBC这部《英国式丑闻》,就用一段不堪的历史,把“贵圈”的遮羞布彻底扯了下来。至于怎么评价,有人觉得是时代的眼泪,有人觉得是人性的扭曲,这事儿,还真不好一概而论。
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,那时候的社会风气,用现在的话说,简直是“保守到家了”。休·格兰特饰演的杰里米·桑普森,是一位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,人模狗样,风度翩翩,但背地里却藏着一个惊天秘密——他是个深柜。在那个同性恋还被视为犯罪的年代,这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。
本·卫肖饰演的诺曼·斯科特,则是一个年轻貌美的“小奶狗”,单纯、敏感,又带着点神经质。他和杰里米的相遇,就像干柴烈火,迅速燃起了一段隐秘而炽热的恋情。杰里米对诺曼百般呵护,又是情话,又是小提琴,简直要把他宠上天。诺曼也天真地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,自己只是这位政客生命中的一个短暂的“消遣品”。
好景不长,杰里米很快就厌倦了这段关系,开始冷落诺曼,另寻新欢。更绝的是,他连一句正式的分手都没有,直接玩起了“已读不回”。这下,诺曼彻底崩溃了。他觉得自己被玩弄了,被抛弃了,甚至连一张社保卡都办不了。
于是,他写了一封勒索信,向杰里米索要30英镑的“补偿”。这封信,就像一颗石子,投入了平静的湖面,激起了滔天巨浪。在当时的英国,同性恋是违法的,一旦曝光,杰里米不仅会身败名裂,还可能锒铛入狱。
为了摆平这件事,杰里米开始不择手段。他撒谎、收买、甚至试图除掉诺曼。而诺曼也不是吃素的,他不断举报、写信、出现在公众场合,誓要让杰里米付出代价。这场“恋人复仇记”,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惊动议会的国家级丑闻。
这部剧最让人唏嘘的地方,在于它的真实性。它改编自记者约翰·普雷斯顿的纪实文学,真实还原了一个同性恋者在那个年代,被玩弄、被压抑、最后爆发的全过程。
休·格兰特的演技,简直是“炸裂”。他把杰里米的虚伪、自私、擅长控制人,但又有点可怜的复杂性格,演绎得淋漓尽致。他不是不爱诺曼,而是根本不敢爱。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地位、名誉和前途,所以只能选择牺牲自己的感情。
而本·卫肖,则完全演出了“受伤小兽”的质感。他一开始像一只温顺的小羊,到后来被伤透了,开始反击、歇斯底里、甚至精神错乱。你一边心疼他,一边又觉得他太过执着,但再想想,也许他从头到尾只想要一句“我爱你”,和一张合法身份的社保卡。
这部剧没有刻意说教,也没有煽情,它只是赤裸裸地告诉你:在爱被定罪的年代,最肮脏的不是性,而是掩盖性的人。杰里米代表的是那个为了保全身份可以抛弃一切的主流精英,他从来不缺爱人,但他缺的是勇气;而诺曼,则是那个时代所有边缘人的缩影,连基本的尊严都得靠骚扰和闹事争取。
结尾处,诺曼站在镜头前质问:“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?”这个问题,不只是问杰里米的,也是问整个社会的:我们有没有认真、平等地看待过那些被我们定义为不正常的人?
《英国式丑闻》不仅仅是一部同性题材的剧,它更是一部关于权力、压迫和人性的深刻反思。它让我们看到了,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一个人的身份、性取向,可以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,可以轻易地被剥夺和践踏。
这部剧也引发了我们对于“正常”的思考。谁来定义“正常”?谁有权定义“正常”?那些被我们定义为“不正常”的人,他们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?
这部剧也存在一些争议。有人认为它过于渲染了同性恋的悲情色彩,有人认为它对杰里米的刻画过于脸谱化。但无论如何,这部剧都成功地引发了人们对于同性恋权益的关注和讨论。
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,无论他们的性取向如何。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,而不是歧视和压迫。
《英国式丑闻》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丑陋,也映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。它让我们看到了,历史的进步,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,更是观念的进步。
这部剧看完,心里有点堵,就像吞了一只苍蝇。但愿这样的悲剧,永远不要再重演。
爱过吗?也许吧,但更多的是,时代欠他们一句“对不起”。
- 上一篇 > 李奋斗如何打脸丁致远?人生大结局竟这般逆袭!必看!
- 下一篇 > 今晚开播!24集都市大剧来袭,这剧收视要爆了